我是 摩尔曼斯克 港
你是北大西洋暖流
因为你的到来
我的世界成了不冻港
因为这篇地理情书,这个极为小众的地方吸引了我。也许我是天生爱浪漫的人,我决定亲眼看看这个北冰洋上的不冻港,于是开始计划这次旅程。
摩尔曼斯克 不冻港是给我浪漫念想的地方
初见捷里别尔卡时的肃杀之美
捷里别尔卡金色的北冰洋
暮光下的捷里别尔卡
时长一小时的火烧云
冰瀑布所在的裂谷
滚石沙滩的一对情人
百变的欧若拉
极光爆发时
追光意外收获的美丽小村庄
毫不夸张地说,问身边的人,10个有9个没听过这个 北极 圈内唯一的不冻港。后来我知道,这里还是全球极光最高发的地区。也是国人看极光性价比最高的地方。总之,不管它是什么地方,我都要去到这片被称为世界最北的陆地,找寻心中的那一点浪漫想像。但想不到这一趟浪漫之旅,最后发生了一些意料之外的事。
这段经历,没有照片,也没有视频记录。但是我们一辈子都不会忘记。当时已经是我们这趟旅程的最后一天了,刚从 萨米 人村落出来不久,我们决定航拍一段车子在 北欧 森林中穿行的视频。于是开车转入一条小路中去。放起无人机一路跟随车子飞行拍摄。
突然前方出现了一个有岗哨的大门,远远望去,似乎大门上还有一些徽章。来不及多想,我们连忙调头折返。当我下车把无人机收回来的时候,一辆越野车停在我们车头截住我们的去路,后面还紧跟着来了一架雪地摩托堵在后面。我暗暗感觉情况不妙,车上下来两人,他们不会英语,我们也不懂俄文,一时无法沟通。但我知道肯定是进入了敏感地区了,要知道 摩尔曼斯克 是 俄罗斯 少数的出 海口 ,而且还是位于北冰洋的不冻港,所以是 俄罗斯 北海 舰队的驻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你不知道随便哪个山头就是他们的军事基地。想想就不寒而栗。
我们连忙拿出翻译机,问两位从车上下来的男人有什么事,开越野车的那位似乎不想和我们说话,看样子是等待着进一步的指示,而开雪地摩托的跟我们简单说了一句,翻译机显示是:一切都不好!我们的心一下提到了嗓子眼上。
接着又陆续来了四辆车,应该是不同部门的。从着装就可以看得出有军人和警察,还有一些神秘的部门。警察把我们的护照都收了。后来来了个高高瘦瘦的年轻小哥,长得很帅,是唯一一个会说英文的,把我们的内存卡都收了,说是拿去检查。各部门的人轮流把我们相机、无人机拍的照片、视频都检查了一遍。然后我们就一直等着,等他们的上级指示。 俄罗斯 小哥闲得无聊,用英文和我们聊天,我们为求尽快离开,都把自己平时在马蜂窝以及各大视频平台发布的内容拿给他看,以证明我们只是旅行者和摄影师。
不得不说 俄罗斯 人的办事效率真的不是很高,从下午两点聊到傍晚,还是没有新的指示,一直让我们在原地等着, 俄罗斯 小哥和周围的几名士兵都已经和我们聊成了朋友。后来一名军官让我们逐一带着翻译机和自己的手机去他车上问话。如此又折腾了一个小时,但明显气氛没那么紧张了。军官还给我们分享自己的伏特加,在 俄罗斯 人的生活中,伏特加是多么重要的啊。到后来,他甚至直接去警察那边要回我们的护照,偷偷把没收的内存卡塞回给我们。原本还要等警察等其它部门再逐一审查的,他让我们过十分钟自己上车就走了。我们听到除了不停说谢谢之外都不知再怎么表达当时的心情。从我们上车到开回市区这段路,我们甚至都不敢回头望。
这真是一次神奇的经历,奉劝大家不要随便飞无人机,在 俄罗斯 没有申请航拍的都算黑飞,再遇到我们这种情况也许真的没那么好运。我们甚至都作好了在坐牢或者被遣返的心理准备了。

缺一不可的铁三角

以下是这次旅行的三位主角,缺一不可。
可乐乐,一位非常非常甜美的女孩,是我们的颜值担当,拥有天使的面孔和极具魔性的声线,我甚至被她每到一处便要开录的视频开场白:“大家好,我是可乐乐,我现在在北冰洋……”洗脑了。为了拍摄非常拼,为了拍好一段视频,常常在冰天雪地中反复NG多次。已经不是第一次和她一起旅行的我,怎么好意思不拍到她满意为止呢?
鲲哥,带领我们追光的极光狩猎者,作为极光猎人,绝不能消极等待,而是尽己之能去接近极光。鲲哥会研究所有的天气预报,根据云层报告研究云的厚度和流动方向,然后根据经验判断什么时间、什么位置的上空可能出现云层缝隙。还要随时在手机上查看NASA的气象更新。他常会在开车的时候说:“你需要时刻关注天气变化和太阳活动,就像气象学家追踪云团一样,抓住最好的时间、地点去拦截它”之类的话。更重要的是,他还是个出色的人像摄影师,你看他帮我拍的照片就知道了,要知道我是多么难得在镜头前露一露脸。
最后是我本人,深深被同伴认为,在美景面前,一切美女都是空气的职业风光狗。但其实我知道,他们约我一起旅行其实不是想让我只拍风景照的。毕竟没有人的风景是不完美的。

第一站是错把莫斯科当中国的谢诺梅杰夫机场

从国内到 北极 圈,比想像中的方便。我们从 广州 出发坐俄航的航班,经 莫斯科 转机到 摩尔曼斯克 。由于行李可以直挂到目的地,转机的时候的四五个小时正好可以逛逛这里的机场。
传说中俄航都飞行员都是把客机当战斗机开的,无论延误多久,都一定提前到达。降落时大家会集体鼓掌,这倒是真的。问了当地朋友,人家并不是因为感谢机长不杀之恩,庆幸自己又活了一次。而是 俄罗斯 人的传统,感谢机长的辛勤劳动,把我们安全送达目的地。另外需要提到的是,俄航的餐食还是比较好的,连酒水都有三种选择:红酒、白葡萄酒、啤酒。长途客机还有眼罩、耳塞、拖鞋、牙刷等提供,机上有中文菜单以及中文字幕的电影。给我的印象非常不错。
没到 莫斯科 之前,我还担心会有语言障碍, 俄罗斯 人的英文程度也是出了名的差,上次我们去 贝加尔湖 就没碰到几个会说英文的。这次到了 莫斯科 谢诺 梅杰夫 机场,我们惊喜地发现,所以指示牌,包括航班信息、登机口、甚至很多餐厅的食物标识都有俄、中、英三种文字,连机场广播有普通话。完全不用担心
看着满眼的中文指示,听着普通话广播,竟然有种还在国内某机场的错觉。不得不说 俄罗斯 的机场对于 中国 人还是相当友好的。
我们到 俄罗斯 的时候,正赶上他们的圣诞节,机场巨型的圣诞树格外引人注目。这里要科普一个冷知识, 俄罗斯 信奉的东正教圣诞节是在每年的1月7日。这么大部分欧 美国 家是不一样的。而且 俄罗斯 没有平安夜一说。

极夜,从这里开始

我们到达 摩尔曼斯克 已经是第二天凌晨一点,实际上, 北极 圈在这个时候季节正处于极夜,每天太阳都不会升到地平线之上,只有在中午的两小时,才看到地平线下的暮光。这种奇特的自然现象就叫作极夜。 北极 圈内的极夜在每年的九月底直到第二年三月中旬,持续将近半年的时间。在另外的半年时间里,则是与之相对的白夜,太阳一直不会下山,天也不黑。
说起来 北极 地区的生活环境是十分单调的。一年四季白雪皑皑,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人们看不到植物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的变化过程。但是梦幻的极光则会出现在这极夜之时,我们不远万里来到这里就是为了追逐欧若拉的裙摆,看一场炫丽的 北极 光。
从机场进城路过 摩尔曼斯克 北极 圈城市标志,下车拍了张照片当打卡。标志的设计很简单,一柱擎天,碑身上刻着北纬68度58分、东经33度03分的字样。这个标志位于高速公路中,车来车往,没有防护栏,战斗民族对这些细节看来是不太在意。所以拍照的时候一定要小心。毕竟极夜时的能见度也不是那么好。

这是一座英雄守卫着的城

到酒店后睡得天昏地暗,直至看到窗外的一丝亮光。一看时间,已经是中午十一点。起来随便吃了点东西,鲲哥带着我们来到可以眺望 摩尔曼斯克 全城和 摩尔曼斯克 港口的地方——二战英雄纪念碑
俄罗斯 人把这座纪念碑叫作“阿廖沙”。是1974年,苏联为了纪念二战中击败 德国 军队三十周年的一座纪念碑,也是是 俄罗斯 第二高的纪念碑,从遥远的 摩尔曼斯克 市就能够看到。雕像前的长明火寓意英雄之火永不灭。雕像后的三角形建筑是座纪念馆,不过里面的介绍只有俄语,所以没有进里面细看。
许多当地人会来到这里凭吊那些二战中牺牲的无名战士。而我此时想起了经典的 俄罗斯 民歌《喀秋莎》。纪念碑和它的周围都很美丽, 摩尔曼斯克 港就位于山脚下的科拉湾。这里是俯瞰科拉湾的好位置。
山脚下的 摩尔曼斯克 不冻港便是那首浪漫的地理情书所描述的地方,如今它就在我眼前,虽然山顶上寒风拂面,但我依然激动不已。
纵然它冷若冰霜,也终将被北大西洋的暖流温暖,然后就有了 摩尔曼斯克 与它的不冻港,从此孤独不再有,从此风雪来了,你也不再受冻。
虽说大西洋暖流的存在保证了海面没有结冰,气温也只是在零下几度左右,但这座城市的相对湿度却高达百分之九十几,树枝都挂满了冰挂。北冰洋边的湿冷空气让体感温度堪比干冷时的零下三十度。所以建议上山看 摩尔曼斯克 港,得多穿一点。
远处一座洋葱型金顶的教堂十分引人注目,它的外墙被漆成白色,因此这座教堂在周围一片灰色的建筑中十分突出。
本身一天中有光的时间已经不多,如果再加上是阴天,那就更加阴沉了,加上长焦需要更高的快门速度,所以只能使用高感光度来拍摄,画面的噪点就在所难免。从专业角度来说,建议来这里拍摄时,要么使用画质更好的全画幅相机,要么带上三脚架。
从山顶上往城中远眺,这座城市一边是风格相对简单的苏联房、大烟囱。
另一边则五颜六色的欧陆风建筑,街道也显得更用拥挤,由此可以明显分辨出这座城的工业区与商业区。
好不容易来到这城市之颠,说什么都得留下打卡照,像我这样的装束就最科学了。
不然,你看可乐乐的鼻子都冻红了,但有时就是要为了拍美照作出牺牲不是?

列宁号核动力破冰船旁的浪漫之夜

从阿廖沙雕像回到城里,我们直接把车开到了列宁号核动力破冰船停泊的港口,这艘破冰船是全世界第一艘使用核动力的破冰船,比 美国 制造出第一艘核动力水面舰艇导弹巡洋舰“长滩”号早了2年多时间。被称为“红色极地巨兽”。“列宁号”退役后作为博物馆对外开放,可是我们错过了购票参观的时间,有点遗憾。
不少知名人士包括 卡斯 特罗,赫鲁晓夫等人都曾登上过这艘前苏联制造的列宁号核动力破冰船。很多人喜欢到此感受苏联时代的共产主义荣光。我对此的兴趣倒不是特别大,因为票价1000卢布,约一百人民币,走马观花看一圈也没太大意思。
不过码头的暮色倒是非常迷人,天空渐渐变成深蓝。
其实这个码头是个浪漫之地,沿岸的栏杆锁满了各种好看的同心锁。
锁上刻着恋人们的名字,栏杆上则有一些浪漫温馨的语句。
此时天上飘落的小雪则让整个氛围变得更加浪漫。
这个码头还是个夜拍的好地方,朦胧的街灯和船上的灯光交相辉映。
昏黄的灯光和幽蓝的天空正好形成冷暖色的对比,这种环境很适合用大光圈定焦镜头,不但能保证在昏暗的环境把人拍得更明亮,而且能形成很美的焦外虚化 和美 丽的光斑。
路灯照耀下的片片小雪花显得梦幻而美妙。
逆光拍摄还能营造美丽的轮廓光,同时逆光形成自然的朦胧感,如我这老腊肉般的面容都不用去磨皮便是最好的明证。所以,只要拍摄得当,完全不用担心极夜中拍不到好看的人像照片。

通往北冰洋的风雪之路

似乎老天知道我们要离开 摩尔曼斯克 去捷里别尔卡,下起了鹅毛大雪。
车子离开了城市之后,笔直的现代化公路消失了,迎接我们的是弯弯曲曲的山路,我们的手机也没了网络,外面的景物就变成了黑白,雪中的树林看起来像铅笔画一般。眼前的画面仿佛回到了苏联时代。
一路的能见度都不高,偶尔有一两辆车从对面驶来。这是一辆UAZ-452,是前苏联 乌里扬诺夫斯克 汽车制造厂所生产的一款神车,由于底盘高,皮实耐造,作为早期的“面包车”车型,UAZ-452在民间成为了非常普遍的短途运输车辆,堪称 俄罗斯 的五菱神车。后来因为其出色的性能和可改造性,被前苏联改用为军事车辆,所以目前无论是政府还是民用都非常常见。
经过捷里别尔卡的路牌,还特地下车拍个打卡照,外面的风吹得眼晴都争不开。头发也吹得直向后翻。这块路牌被过往的旅者贴满各种标签,毕竟是指向世界陆地最北小镇的路牌,所以大家都要在这里留下标记。这让我想起了川藏线上著名的 西藏 界牌,和眼前这块捷里别尔卡的路牌真的一模一样。
经过两个小时的车程,黑压压的天空下出现一个黑沉沉的水面,鲲哥告诉我,这便是北冰洋。见到了北冰洋,意味着小镇捷里别尔卡到了。据说这里是 北极 圈内最北的陆地,大家喜欢叫它世界的尽头。眼前的景色让人有种说不出的肃杀之感。
来到这里,真的才明白什么叫做与世隔绝。下车之后我们都惊呆了,到处都是破烂的房子和白色的积雪,宛如电影《生化危机》既视感一点都不夸张。通往我们预订的民宿的路被厚厚的积雪封了起来,连我们的越野车 普拉 多都开不进去。只好停在路边,让老板开雪地摩托帮我们把行李运到民宿。而我们则是踩着厚厚的积雪向民宿走去。这里的积雪和我们在国内北方看到的松软粉雪不一样。由于在北冰洋边上这里的积雪含水量很足,所以也特别硬,就像厚厚的冰沙铺满了大地。前面的人走过的雪路也许都不会留下脚印,而你一脚踩下去也许就陷入膝盖那么深的雪窝里。就这样一边探险式地看着数百米外的房子往前走,一边感叹世界怎么这么神奇。
亮着红色霓虹灯招牌的便是老捷里唯一的小卖部,里面的商品说不上特别多,但让我特别惊讶的就是这里的东西竟然比我们在 摩尔曼斯克 的大超市还便宜,如果不是我们早已经在 摩尔曼斯克 买好这数日的食品,一定会在这里大肆采购一番。需要特别提示的是,捷里别尔卡这边的民宿几乎都不提供餐饮,大家都是买好东西,民宿的厨房和餐厅可以提供给客人使用。
说起捷里别尔卡,这里百年之前曾因 挪威 渔民建造的鲟鱼和鲨鱼捕捞加工厂,而出现产业经济雏形。苏维埃掌权后的集体农业,为镇子添加了奶牛厂和驯鹿繁育基地。二战后,更多的渔业、修船业、养貂业让小镇彻底繁荣起来,码头工人俱乐部、体育馆、少先队员活动中心,一切社会主义标配都来了。可随着1960年代渔船吨位的剧增和公海捕鱼的发展,海岸渔业从此变得萧条,早在苏联解体前,那些曾让小镇短暂喧嚣过的渔业加工厂、驯鹿基地、貂皮处理车间、奶牛厂接连倒闭。
破破烂烂的房子,北冰洋边废弃的渔船残骸,则演化成一种新的风景,荒凉成为新的资源
俄罗斯 影片《利维坦》在此取景拍摄,世界尽头的景观进入荧屏,成为被观赏的事物,像矿石燃烧一样,发出能量。后来这部电影除了获得第72届金球奖最佳外语片,还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提名。这个小镇也随之声名鹊起,再次回到人们的视野中来。甚至渐渐成为人们看极光的新宠,到了极光季,捷里的民宿更是一房难求。
俄国当代电影大师安德烈·萨金塞夫选择这个天高普京大帝远的地方,作为《利维坦》从头到尾的故事外景地。以诸多对比强烈的场景意象和步步跌入深渊的悬疑剧架构,塑造了一个以卵击石的个体悲剧。孤傲而脆弱的漂亮小屋与波涛汹涌的冷酷巴伦支海,举目无措的家庭成员与搁浅岸边变成巨大骨架的鲸鱼……作为一对对高度象征性喻体,共同显影出托马斯·霍布斯政治哲学著作《利维坦》在 俄罗斯 当代的漂亮镜像。
这是个什么样的小镇?除了冷酷肃杀,还有没另外一面?接下来的几天我们就会知道。

与月亮同行的一天

夜晚,我们期盼着欧若拉女神能如期而至,结果阴沉的天,黑压压的云层让在海边吹了一夜冷风的我们无功而返。我也终于明白为什么 北欧 神话中要用欧 诺拉 女神来指代 北极 光,除了极光爆发时好像裙摆一样的形状,想必她若隐若现,难得一见,就有如女神般高傲。
睡到天朦朦亮的时候,鲲哥已经在民宿的厨房给我们做早餐。我迷迷糊糊地醒来,望着窗外的“太阳”发呆。喃喃自语地说,谁说极夜太阳不会升到地平线以上?这不是太阳吗?咦?!好像不对,这太阳怎么不太耀眼?我揉揉双眼,定晴一看,原来是月亮! 北极 圈的月亮很大,还是橙色的,之前听电台讲过,但没想到眼前的月亮这么大。连忙爬起来,拿起相机对着月亮拍了张照,正好一只飞鸟经过明月前,看起来就像是飞向月球一般。
吃完早餐出门,推开门的一瞬间,我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眼前的景象太美了,让我有点猝不及防。天边的霞光把天际与眼前的北冰洋都映成了金黄。而由于太阳一直保持在地平线以下,这金光就一直呈现着迷人的金黄,不会变得过于明亮耀眼。这种美丽让人心旷神怡。
北极 圈冬天的白昼非常短,这短短两小时有光的时间如果还遇上阴天当然心情非常灰暗,但如果像今天这样的大晴天,就让人的心情愉悦无比。有些东西,一直在你身边,可能毫不察觉,觉得理所当然。 比如 空气,又或者阳光。当你突然到了一个见不到太阳的地方,即使一天只有两小时微弱的余晖,你都会觉得十分美好。这就是我当下最深切的体会。这又有如爱情,有如两个人的相处。
顶着北冰洋的烈风,来到海边,退潮后的浅滩自然会留下不少大海的馈赠,不畏寒风的鸟群在金色的沙滩上寻找大海送上来的 北极 甜虾,我想它们现在吃到的肯定比我们在顶级日料店吃到的甜虾刺身还要鲜美吧?
眼前的景色让我忘记了来自北冰洋的寒风,拿着两台相机不断变换焦段贪婪地摄取着眼前的美景。生怕光线稍有变化,眼前的美景转眼便消失。这风不是吹着你,而是像一个强壮又野蛮的大汉推着你。如果不是强风吹得我不由自主地移动,我真的忘记我的大衣原来没拉链,就像张开的双翼拥抱着迎面而来的强风。我被吹跑了这真不是笑话。
好不容易挣扎着把大衣的拉链拉了起来,才意识到这湿冷的空气犹如魔法攻击一样穿透人心。我甚至都感觉不到自己还有耳朵了,伸手摸了一下,冰冷的双耳原来还没有被吹掉,才放下心来继续拍照。只有亲身体验 北极 的天寒地冻,我才相信儿时大人们讲的冻掉耳朵的说法。然而,眼前的风光让我感觉,冻并快乐着。
逆光的一面金灿灿的天和海,转到顺光另一面侧是一番让人更加惊讶的美景,粉红的天、蔚蓝的海、五颜六色的小木屋在柔和的光线下显得格外迷人。此番风景能有几何得见呢?
被大风吹邹的海面比起平静时更有美感,这不同于我们在热带的椰风海岸中的浪漫时刻,在这里自有一种 北欧 独特的自然之美。
要形容眼前的美景,文字终究不如照片,我是从来没有见过冰雪和蔚蓝大海在同一刻如此接近。如果某天有人跟你说你不能和谁谁谁在一起,你可以拿着这张照片告诉他,冰雪和这蓝蓝的海水都可以在一起,还有什么不可以?
岸边这些彩色的木房子大都是开发商 新建 的度假屋,原本的居民搬到了数公里外的新捷里。毕竟游客更喜欢在北冰洋边看极光。
这座连通新老捷里的大桥是交通要道,这里风很大,但可千万别错过这个拍摄老捷里风景的最佳机位。
当然这里也是游客比较喜欢留影的地方。
在帮可乐乐拍了几张满意的照片之后,终于也轮到我了。如果不是看到这张照片,我都没发现自己被 北极 的月光晒得这么黑。
站在桥上,除了可以拍老捷里的彩色房子,我们还发现一大群各种水鸟组成的方阵正在海里畅泳。
桥的另一边是岩石海滩,看样子远离了村庄,便是这群鸟儿的地盘。
这只鸟在干什么?这个季节不应该是孵蛋的时候吧?

神秘的北冰洋船舶墓地

在老捷里通往新捷里的路上,有个著名的北冰洋船舶墓地。之前介绍过捷里别尔卡曾发展为当地重要的渔业中心,但随着超大船只的到来,捕鱼业逐渐衰退,留下许多废弃的船舶,而在洋流的作用下,这些废弃的船舶残骸会漂流到这里,因此被称为船舶的墓地 。而不是像网上传说那样,北冰洋的失事船舶都会汇聚在这里,那是不可能的。
一艘艘废弃的船舶七零八落地散落在这里,有些还依稀可见原本的模样,有些已被海水侵蚀的剩下支架,有些已经被冰雪覆盖和陆地连成了一体。形容这里是船舶的墓地一点也不为过。在海湾中朽烂,又被冰冷的海水碾碎,着实令人心生感概。
难怪《利维坦》会选在这里取景拍摄,这些场景流露出的肃杀之美,实在是太适合拍摄悬疑片了。
岸边是白雪覆盖、终年冰封的大地,港湾里是深沉静谧的大海,一面是静谧的世界,一面是凛冽的海风。在忍受这瑟瑟寒风之时,又被这画面所震撼。
别忘了,我们还有热爱拍照,而不惧寒风的可乐乐。

匆匆而过新捷里

离开船舶墓地继续前行,刚过山垭口,一个崭新的小镇出现在我们眼前,我连忙要求停车下来拍照。原来这便是新捷里,捷里别尔卡的大部分居民都搬到了这边居住,不同于老捷里那边破破烂烂的木屋,这边的建筑就明显要新很多。
极夜中有半个月的时间,可以看见月亮或圆或缺的整天在天际四周旋转。另外半个月的时间,则连月亮也看不见。这种奇特的景象,在 北极 中央地带要从九月底直到第二年三月中旬,持续将近半年的时间。我们非常幸运,来的这些天,一直都有圆圆的大月亮挂在天际而不落下。
我还特别给月亮拍了张特定,不过正是这一张照片,让我们遇到一些麻烦。后来飞无人机被审查的时候,问我为什么拍这个哨所,我一面无辜的表示,我只是想拍月亮,不知道这是个什么。

冰瀑布的看点原来不在冰瀑布

捷里别尔卡比较有名的两个景点分别是冰瀑布和滚石海滩,我们自驾的越野车是无法到达这两个地方的,需要在新捷里坐雪地摩托拉的雪橇过去。
冰天雪地之下坐这种在雪地狂奔的雪地摩托拉雪橇真的只能叫一种独特的体验了,我想没什么人会享受这其中的过程。尤其是坐前排的乘客,呼呼过来的寒风自然不在话下,雪地摩托扬起的冰渣直冲脸上而来,即使我戴着面罩和帽子也只能全程弯腰低头,根本无法看沿途的风景,就更别说拍照了。
好在很快我们就到了第一站,冰瀑布的悬崖边,整个悬崖还是非常壮观的,我站在悬崖边上,从照片中来看也显得非常不起眼。
但这冰瀑布多少让人失望,就别说跟冰川的冰舌相比,哪怕它是流动的,也不过是条小水沟的水量。
再拉宽镜头拍一张,你就知这是多么让人失望的一条冰瀑布了。黄色的冰瀑布已经几乎和悬崖连成了一体。
倒是旁边一个鲸鱼的骨头比较引人注目,它甚至让我想起了《利维坦》里那副鲸鱼骨架。
来!摄影师,快给我拍张照!早已摆好造型的可乐乐对着我大喊。
正当我举起镜头准备给她拍的时候,突然发现她身后的远方,火烧云的地方,有个蚂蚁般大小的人影出现在山上,我连忙大喊,等我一下,拍几张风景再来给你拍照。
这不是摆拍,偏偏就有人在适当的时候出现在适应的位置。于是我拍了自己此行相当喜欢的照片。
可乐乐:面对美景我们果然都是空气啊!
我:有些美丽的风景稍纵即逝,如果不抓拍下来就没了。
可乐乐:模特的情绪也是稍纵即逝,错过也找不回刚才的感觉了!
我:……
所以,风光狗真是天生的。
不过像我这种风光狗也是有人欣赏的,在我拍风景的时候,旁边的人把我拍了进来。特地加了联系方式让她把照片发了给我。要知道摄影师出现在镜头前的机会实在是太少了。常常一趟旅行回来,自己的照片是0。
我不是不喜欢拍人像,只是我更喜欢这种人小景大的照片。这张我把它叫作雪原上的独行者。
这绚丽的火烧云真是随便拍都好看,在 北极 圈最美妙的一件事就是这里的火烧云会持续非常长的时间,太阳一直不升不落地躲在远山的背后,自然也就长时间地映红了天上的云彩。
我们坐上雪地摩托拉的雪橇去滚石海滩,在颠簸的雪橇上,给刚才那位独行者再补上一张照片。

滚石海滩,是我心目中的北欧风光了

原来滚石海滩并没有沙,有的是圆圆的黑色礁石,来自北冰洋的波浪正前赴后继地冲向岸边,拍打在礁石上,再溅起数米高的浪花。眼前这圆滚滚的礁石想必就是波浪的杰作。
站在这大陆最北的地方,我竟然想起苏东坡那“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千古名句。我想也没有比它更适合描写当下风景的诗词了。
有人把这里视之为陆地的尽头,所以这对情侣此时想必是说着天涯海角相随,海枯石烂相伴之类的情话。
也有人是和自己的闺蜜好姐妹追随着欧若拉的脚步一起来到这陆地尽头。
而这两位大姐则是带着自己宠物狗来到这里。
背景绚丽而持久的火烧云,使我忍不住继续把镜头的焦点放在她们身上。
冬季 北极 圈的阳光虽然短暂,但却能在短短的两小时内一直呈现梦幻的光影。使我相当满足。在我看来,我宁愿选择短暂的美好而不要长期的无趣。

在网红秋千等极光,等到的却是电视台采访

这是位于老捷里的一个网 红海 滩,但我甚至不知道它的名字,只知道这里有全落地玻璃窗的餐厅和彩色的度假屋,还有款式各异的房车,还有就是一个人人都会在此打卡拍照的大秋千。这一切都是供游客在此等极光用的。
说起这个网红秋千,其实有点简陋,不过是几根大木桩,两根数绳子,吊起一块木板。但是满足了人们对北冰洋的浪漫念想。其实旁边还有几张粗糙的木制座椅、大相框等。就像国内我们平时见到的婚纱创意园那样。不过就真的简陋很多。
趁四下无人,我像猩猩一样跳上这网红秋千上放飞自然,幻想自己是从热带雨林来到北冰洋边的猩猩,在秋千荡起来的那一刻我的灵魂是自由的……我才不管会不会被怼我脚踏他们心爱的木秋千。
和我们一起等极光的还有这个小雪人。可是,等啊等啊!等来的却是满天的 密云 ,虽然追光软件显示我们正处于极光带中。哪怕欧若拉女神在我们头顶上起舞,我们也是看不到的了。所以要在某个网红点,或者某极光基地等极光似乎不太现实。
也许是整个海滩难得见到有游客,从餐厅里出来了两位记者,要采访我们,原来他们是 圣彼得堡 第五道的,问我们从哪里来,怎么知道这个地方,当问到我们为什么会选择来这里看极光的时候,我们说因为来这里看极光会比较便宜,哈哈。现在想来有点太过于片面了,其实 摩尔曼斯克 还是有很多美好的风景值得我们来的,不单单是因为来这里的机票更便宜,消费更低。
最后我们还特地留了EMAIL,让他们播出后把视频发给我们看。后来,我们真的收到了视频。可乐乐开心地说,我在国外接受过很多采访,也留了很多次联系方式,但从来就没收过他们发来的视频。这次真是个例外。
传说这是一个有 北极 灵魂的小镇,“它喜欢谁就接纳谁,不喜欢谁就拒绝谁”。 北极 的灵魂是什么?是欧若拉女神的仙踪?是极昼极夜极 北极 寒的绝对?谁知道呢?反正我们当晚是没等到极光。

追极光来到的小村

在捷里别尔卡没有拍到极光,多少感觉有点遗憾,鲲哥说,放心吧!我一定带你们追到极光的,我们有车,哪里有极光爆发我们就去哪里。我们是追光者,不是等光者嘛。
于是,从捷里回到 摩尔曼斯克 的当晚,我终于见到了生平的第一次极光。但真是只有片刻,还没来得及惊呼,极光就被 密云 遮挡了。也许欧若拉女神就是这么害羞,又或者若即若离才是女神惯常操作。
但是这一趟追光之旅,我们也有意外收获,发现了这个美丽的小村庄。于是我们第二天中午,趁着有光线的时候,再来这里拍照。
先用无人机飞了一下,看看周围的环境,原来村子的周围是一望无际的泰加林,置身于 北欧 森林包围的小村庄,让人联想起村上春树那部长篇小说《 挪威 的森林》里的场景。
这里的房子都是木头建成的,外墙没漆成各种鲜明的色彩,也许因为在极地里,目光所及都是白雪,人们更需要各种色彩打破这个单调的黑白世界。
我们特别喜欢这个彩色的小村庄,任何一个小小的角落都足够我们拍上大半天。
来到这里,当然得好好的帮甜甜的可乐乐好好拍照了。
不得不说,虽然每天有光线的时间不是很多,没来之前还一度考虑,我们还用不用带些好看的衣服来拍照,还是每天出门就裹得像太空人一样防寒就好。但来了才发现,原来极夜的时候,虽然太阳升不到地面以上,但还是会有亮的时候,虽然只有短短两小时左右,这时这种柔和的光还是非常适合拍照的。堪称黄金两小时。
突然,乐乐的身后又有情况,一只超大的松鼠窜上旁边的电线杆一溜小跑,实在是太萌了。
这个森林中的小村庄,平时肯定还有很多小动物,但松鼠都没冬眠,真是让人感到惊讶。难道它在哪个好心人的家里过的冬?
注意力不能分散太久,还是要回到我们的模特儿身上的,毕竟户外还是挺冷的,为了拍照还不能穿得太过于臃肿,所以要抓紧时间。
在这里,不会有游客,也不需要等机位了,想怎么拍就怎么拍,而且没有人的情况下,我们都会更放得开。
在乐乐凹了无数造型拍完整整一辑写真的时候,终于轮到给早已冷到瑟瑟发抖的摄影师拍照的时间了。最好的pose当然是用手挡住冻得发红的鼻子了。拍完一张就该上车走人了。真是超高出片率啊!

红橙黄绿蓝,都是欧若拉的裙摆

“赶紧起来穿衣服出发!”
我还在迷迷糊糊的睡梦中,突然听到鲲哥喊我。
“今晚有极光大爆发,而且我从天气云图中找到一个没云的地方!”鲲哥兴奋地对我说。
于是,我们几个在经历了无数次失望之后,又满 怀希 望地坐着鲲哥的车出发了。
工夫不负有心人,我以为我与欧若拉的缘分仅仅是那还算不上惊鸿一瞥的匆匆一面,终于在第二天晚上让我遇到了极光大爆发。
欧若拉肯定觉得我们太没见识,所以突然就爆发了,整个天空都布满了极光,不停的跳动,像是一个舞者,想给我们展现它最大的热情。我曾为此激动期盼很久,当这一刻真的来临,心里突然有种狂喜后的平静,在远离城市的地方,万籁俱寂,这种感觉实在太美好。静静地欣赏着天下的变幻地极光,大家此时都不想说话,我想我们都被欧若拉迷住了。
要知道, 摩尔曼斯克 一年虽有近二百天是有极光的,但是却不是任何地方都能看得到,那是因为北冰洋的水气会形成大量的 密云 弥漫在天空,所以光有追光软件还不行,还得懂得看云图来调整自己实时的位置。极光真的是需要追的,而且真的需要经验和技巧。去年便有位朋友来了 摩尔曼斯克 ,报了当地的追光团,结果一星期下来根本连极光的影子都没见到,败兴而归。
这里不是什么景点,也不是什么极光基地,这是鲲哥临时对比追光软件和天气云图计算出来的地方,开着车就带我们来了。一个专业靠谱的追光猎人是多么地重要啊。
据说看到极光的人都是幸运儿,当然了,被欧若拉女神眷顾的人运气怎么会差呢?而且我们看到的是肉眼可见的七级大爆发,欧若拉就在我们的头顶舞蹈,她美丽的裙摆还不时变幻着色彩,天上的繁星就像是镶在裙摆上的水晶,闪闪发亮,明艳动人。一切是如此的梦幻。
昨夜的光相对温和单一,甚至还没开始就被 密云 遮挡。今天拍到的 北极 光曼妙无比,连星星都清晰可见。来得猛烈,变幻快,很任性,恣意汪洋,放肆地占满了整个天空,令人眼花缭乱。那闪耀在夜空中的彩色光束疾速地伸展、跳跃、旋转、波动,时聚时散,实在妙不可言。 北极 光散了,我的思绪却仍在夜空中盘旋。

萨米人村庄

看到了极光大爆发,人生的心愿清单又多了一项完成的心愿。似乎有点无欲无求了,然而,可乐乐说还不够,她要去看驯鹿坐圣诞老人坐的雪橇。好吧,毕竟带了那么多衣服没有每一套都拍照。所以,我们决定满足她这个愿望。
我们从 摩尔曼斯克 开了两个小时车,来了这个 萨米 村庄,没错,门票是个刻着中文的小木牌。一看就是个旅游团来的地方。果然,我们在这里见到了许多 中国 同胞。
简单来说,这里是个 萨米 人经营的,类似我们国内看到的XX民族家访的项目,这里有什么玩?和二哈合照,喂驯鹿,还有一只关在笼子里的 北极 狐可以拍照,另外就是大家一起玩 萨米 人的传统游戏:老鹰抓小鸡和人肉拔河。完了就排队坐驯鹿拉雪橇和坐雪地摩托拉的香蕉船。然后就是一人一份的鱼汤,喝完就可以走了。当然,如果你是跟团来的,还有一个卖鹿茸等和求护身符之类的环节。其中套路不得而知了,我们是散客,当然不会留的在那里继续看了。
萨米 人是居住在斯堪的那维亚北部达数千年之久的游牧民族的后裔,属于 蒙古 人种和欧罗巴人种的混合类型。在 俄罗斯 的科拉半岛也有分布。传统的 萨米 人以饲养驯鹿和渔猎为,他们信任的宗教也萨满教的成份,连他们的传统民居——皮毛帐篷都和生活在 中国 东北 的鄂温克、鄂伦春民族的撮罗子非常相像。我总觉得这相隔不止万里的民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可乐乐今天穿的红袍子真的非常适合在这里拍照,据说拍完回去发博都引起了轰动。
如果还有人说我风光狗,不拍美女,一定不服气。哈哈!
来这里肯定不能错过和驯鹿合影,要驯鹿乖乖跟你走,你就得拿着它们心爱的黑面包来。把它们引到远离游客扎堆的地方,才能拍出好片子。
别看这张照骗中只有乐乐和驯鹿,就像是森里中的童话世界,但其实镜头以外全是游客。要拍出有感觉的照片还是需要想办法让鹿跟着你走,而不是扎堆去驯鹿跟前拍游客照哦。
没有面包就有干草来喂吧。
林深时见鹿,这一刻用是最合适不过了。
喂完了驯鹿,就该让驯鹿来给我们拉雪橇了。有些鹿角脱落的驯鹿,更像是小牛。虽然驯鹿是雌雄都有角的鹿,但长到一定程度,鹿角就会自然脱落再重新长出来。但这里的驯鹿明显是被割了鹿角的,看起来总让人心里不太舒服。
据说圣诞老人就是 北极 圈里的 萨米 人,圣诞老人就是驾着这些驯鹿拉的雪橇去给大家送圣诞礼物的哦。
接下来就是更加刺激的雪地摩托拉香蕉船了,雪地摩托可以开得飞快,转弯时后面拖的香蕉船就像是飘移一样。雪地摩托扬起的冰渣会直接喷到坐在前面那们游客的脸上,所以坐第一位的游客是要戴上护目镜的。
看看这位妹子的表情,你就知有多么的刺激了。
坐完雪地摩托后满脸是水的妹子,她的笑容真的很好看。

关于吃的

俄罗斯 的消费水 平和 我们国内差不多,甚至有好多东西在这边是超低价。我们大部分时间是在超市买东西自己煮,住的地方都可以让我们做饭,关键是主要是我们有厨神鲲哥。当然我们也有在外面吃的时候,例如打卡全世界最北的麦当劳餐厅以及全城数一数二的某餐厅,不给自己留遗憾。
这家餐厅真的非常贵,人均四千卢布,换成人民币约四百五。加上小费就是五百元的人均消费了。之所以来这里吃饭,主要是最后一天,因为无人机的事件,刚被审查了大半天,有种大难不死的感觉,大家决定吃一顿好的。
在天寒地冻的 俄罗斯 ,一进餐厅门口,一般就会有个存衣间,会有专人为你挂好大衣,并给个带号码的存衣牌给你,在这里也不例外。
餐厅的环境是非常好,很适合拍照,我们吃的同时,还有另外两桌 中国 人。
俄罗斯 人的胃口一定很好,这里的牛排一上来把我们都吓了一跳。好大一块,一个人即使不吃别的东西,也吃不完这么大块的牛排。至于味道,只能算中规中矩,还没有我们在超市买了自己煎的好吃。
帝王蟹是北冰洋特产,所以来 摩尔曼斯克 必吃的。不过这边的帝王蟹都是没有活的,估计都是打捞起来之后直接水煮熟再冰冻到店的。这里用火再烤热再上桌,一个帅帅的小哥哥当着我们的面,帮我们把蟹脚的壳都用钳子去掉,剩下蟹肉重新再装回盘给我们,毕竟老外没有蟹八件,要吃蟹只能这样了。配了三个酱: 沙拉 酱、泰式酸甜酱和半只柠檬。我都试了一下,发现还是柠檬汁比较合口味。
我们早上去看了驯鹿,正商量着吃点什么本地特色的,看到这里有鹿肉串,于是点了一份。结果一吃之下,大家都接爱不了,实在是太膻了。所以吃鹿肉前一定要考虑自己的接受程度,我可是在 新疆 牛、羊、马肉都吃过的人也接受不了。
俄罗斯 最有名的黑鱼子便是产自这里,这家餐厅的黑鱼子也是价格不菲。配了烤面包片和黄油,黑鱼子酱略带咸味,味道还是比较鲜的。但要问我值不值这个价,我想下次不会自己花钱来吃。

全球最北的麦当劳

这家全球最北的麦当劳位于 摩尔曼斯克 最繁忙的街区的商场内,和想像中周边几乎荒无人烟,只有一间房子,它就是麦当劳,有着太大的出入了。我突然都笑自己傻了,哪间麦当劳不是开在当地人流最旺的地段呢?由于背着全球最北麦当劳的认证,所以这里成为游客必来的打卡点。
除了点餐台旁边这块标着经纬度的金牌证明它是全球最北的麦当劳,似乎一切和其它没什么分别。
除了传统的点餐台,入门处有自助点餐机,推荐用点餐机的原因是,它有中文界面。点完之后可以选择用信用卡付款。
能点的品种和国内 大同 小异,不过这里有国内没有的炸薯角,要知道土豆是 俄罗斯 人的主食,如果你喜欢吃土豆,在 俄罗斯 基本上不存在太大饮食问题了。

出行小TIPS

1.去 莫斯科 、 摩尔曼斯克 等地目前需要办理 俄罗斯 贴纸签证。可以找旅行社代办,大概850-900元区间。办理时间8个工作日。
2.目前国内的一线城市北上广深都有到 莫斯科 的航班, 莫斯科 再转机 摩尔曼斯克 。行李可以直挂到 摩尔曼斯克 ,中间不需要提行李,非常方便。行李托运额度是23KG,基本不会超重。
3.国内到 摩尔曼斯克 的机票经常会有很大的折扣,经常有朋友能用二千多就买到往返机票,八千多公里的飞行,可以说是便宜到笑了。

追光秘籍

1.云层是看极光的天敌
选择晴朗无云的夜晚出行看到的几率最大。
2.漆黑的环境
观测极光要远离建筑和城市光污染,远离城市的山顶、湖畔、开阔的原野都是绝佳观测地点。
3.交通
不建议自驾,冰雪公路、极夜漆黑的环境。如果不是有非常丰富的经验和熟悉环境,必定会险象环生。建议找靠谱的极光猎人,还需要一辆性能极好的四驱越野车。 北极 圈的道路积雪非常厚,追光深深需要进入一些人迹罕至的小路,万一陷车就非常麻烦。
4.装备
a.准备帽子、手套、围巾、防风面罩和雪地靴等保暖用品。拍极光需要长时间在户外等候,一定要注意保护好耳朵、手指等神经末梢。不要光看天气预报温度不是特别低,但由于北冰洋边的风特别大,而且湿度非常高,那钻心的冻会让人的体感温度接近我国北方干冷时零下三十度左右的感觉。
b.衣裤鞋袜要防水,北冰洋边上的 摩尔曼斯克 是个空气湿度可达90%以上的湿冷环境。在户外经常会遇到下雪,或是走过积雪及膝的地方,雪水弄湿衣服很难受,整个人都会觉得冷。雪地靴最好是户外品牌的防滑之余还要防水。UGG真的好看不好用,好多女孩穿了之后都需要找我做人肉拐杖。
c.拍摄极光需要广角镜与三脚架。最好是大光圈的定焦广角镜头。我这次就使用了适马14mm F1.8 DG HSM Art和20mm F/1.4 DG HSM Art两枚定焦广角镜头。另外还有用于拍人像的尼康50mm F1.4G与尼康85mm F1.8G两枚定焦镜头。还有用于拍风光较多的24-70mm F2.8G ED与80-400mm f/4.5-5.6D ED VR两支变焦镜头。两台相机是尼康的D850和D750。

最后的话

林深时见鹿,海蓝时见鲸,极夜时遇见极光
你就是 摩尔曼斯克 ,你是我心中那藏着的远方
想你时,我便来看你了。

本游记著作权归@笑飞雪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